【區塊鏈科普】5. 分類篇——公鏈、私鏈、聯盟鏈

2020-08-05 14:41:54

公鏈、私鏈、聯盟鏈

 

通過前面的文章,想必大家都對區塊鏈技術有一個粗略的瞭解,也知道區塊鏈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區塊鏈都是去中心化的,還有部分去中心化甚至接近中心化。根據去中心化程度不同,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區塊鏈分為三大類:公鏈、私鏈和聯盟鏈。

 

公鏈

 

公鏈是公共區塊鏈的簡稱,指所有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體系。公鏈上的行為完全公開透明,不受任何自然人或機構控制,也不屬於任何人或機構所有,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我們平時聽得最多的區塊鏈,比如比特幣、以太坊之類的,都屬於公鏈。我們前面在介紹區塊鏈的特性、共識機制時,基本就囊括了公鏈的所有特性,因此我們不再過多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我們之前的文章。

 

私鏈

 

私鏈是私有區塊鏈的簡稱,從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私鏈和公鏈是一組相對概念,指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私有的區塊鏈。

 

比如獨孤求敗在自己的電腦上部署一個區塊鏈,這條鏈只有他自己一個人能參與,孤獨到底,那我們就可以稱這條鏈為【獨孤の私鏈】。

 

當然,私鏈並不是這麼簡單。一般來說,私鏈是由單一組織或機構控制,該組織或機構可以決定誰能讀取區塊鏈、向區塊鏈發送交易和參與共識機制。即使對參與者,組織或機構也可以規定他們的數據讀取許可權。從去中心化程度來說,私鏈接近於完全中心化

 

打個比方,東哥給某東建立了一條私有鏈,18萬員工人人都參與其中,每位員工都獲得“兄弟”級別許可權,這個許可權就是“幹滿5年買房”。有一天,東哥發現某東不僅沒幹過某寶,還被某多超越了,他思前想後,覺得肯定是員工不努力。基於“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的中心思想,東哥直接在私鏈上修改代碼,“三類人”員工們被取消了“兄弟”許可權。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小夥伴會產生這樣的疑惑:私鏈聽起來和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觸的中心化資料庫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我們在《特性篇——區塊鏈如何顛覆世界》中為大家介紹過區塊鏈的幾大特性,即使私鏈不具備其中最重要的“去中心化”特性,但還是有著“不可篡改”、“可溯源”等優點。相比中心化資料庫,私鏈能夠防止機構內單節點故意隱瞞或篡改數據。即使發生錯誤,也能夠迅速發現來源。簡單來說,東哥說你是兄弟你就是兄弟,不是也是;東哥說你不是兄弟你就不是兄弟,是也不是;而其他人就沒有這個許可權亂改“兄弟”關係。

 

拋開段子,實際上像某東這種電商平臺是比較適合部署私有鏈的。私有鏈能從倉儲、運輸、溯源等各個方面有效提高不同地區員工之間協同工作效率

 

私鏈已經出現一些實際應用,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曾在集團內部發行數字貨幣MUFG幣,成為全球第一家開發和部署自己的數字貨幣的大型金融機構。MUFG員工可免費使用MUFG幣在內部食堂、便利店等付款。

 

大家前段時間應該都有聽過央行數字貨幣DCEP,實際上,DCEP大概率也會是私鏈的一種:用戶加入網路不是任意的、不同的用戶讀取數據的許可權受到不同的限制、只有指定用戶能讀取完整的數據以及只有指定用戶擁有寫入數據的許可權。當然,DCEP目前仍處於試點階段,具體採用了什麼技術、是不是私鏈,還有待考證。

 

聯盟鏈

 

聯盟鏈是指由若干個組織或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維護的區塊鏈。這些機構都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鏈上數據只允許部分有許可權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並由這些機構共同記錄。

 

本質上,我們可以將聯盟鏈視為私鏈的一種,只是聯盟鏈不再由單一主體控制而是由一個“聯盟”控制,去中心化程度相對較高。而相比於公鏈,聯盟鏈由於在去中心化程度上做出一定讓步,因此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及更好的性能。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聯盟鏈。

 

三國時期,魏國勢大,蜀國和吳國決意聯盟抗曹。但是蜀吳之間領地接壤,原來就積攢了許多矛盾,雙方互相猜忌,始終不能同心同德對抗曹營。如果這時他們有一個聯盟鏈,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切涉及到合作的內容都可以記錄在鏈上,數據可追溯且不可篡改。除了蜀吳兩方的人馬,其他人都沒有許可權查看鏈上內容,魏國只能知道蜀吳在合作,但不能獲得他們的作戰計畫等資訊。

 

比較關注時事的朋友可能經常能從新聞中聽到“產業區塊鏈”這個詞,產業區塊鏈大部分都屬於聯盟鏈。聯盟鏈的潛在應用場景十分廣泛,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務、金融、教育、電商、供應鏈等。比如全國多地已經開始實際應用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就屬於聯盟鏈的一種應用範疇。

 

 

公鏈、私鏈、聯盟鏈,三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各有特點也各有缺陷。具體應該採用什麼區塊鏈,需要視應用場景及使用範圍而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