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科普】以太坊2.0系列 1 —— 从分片和信标链说起
11月24日,以太坊2.0信标链质押数量突破启动最低限额524288 ETH。根据网络规定,以太坊2.0信标链将于12月1日正式启动。鉴于很多小伙伴想要了解以太坊2.0以及如何参与质押,接下来一段时间,CoinEx Wallet科普课堂将推出一系列文章,为大家介绍以太坊2.0。
2017年的大牛市结束后,区块链世界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所谓“公链元年”的说法,近三年来也涌现了无数号称“以太坊杀手”的公链,但这些“杀手”最后基本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行,以太坊才是永远的神。
尽管也曾坠入低谷,遭遇过各路项目方的抛售潮,可以太坊依旧是区块链世界使用率最高的公链。当然,以太坊也不是没有缺点,它最大的痛点就是可扩展性。
从2017年的ICO、加密猫,到2018年Fomo3D,再到2020年的DeFi,以太坊发展历程上的每一次热潮,都会遭遇网络拥堵。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拥堵和高昂手续费是以太坊发展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三元悖论”,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指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成。
而在区块链世界,大家更熟悉的“三元悖论”或者说“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区块链网络难以同时达成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性三个目标。
以太坊现网就是通过牺牲了可扩展性,满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两个条件,但也导致TPS较低。
以太坊2.0,也被称为Eth2或以太坊宁静(Serenity)阶段,是以太坊区块链的下一次重大升级。以太坊2.0的本质在于提高以太坊的可扩展性,最大的改变在于共识机制从PoW转向PoS和引入分片概念。
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分片
分片(Sharding)是指将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片,单个分片处理规模较小的事务甚至只存储部分网络状态,多个分片并行处理事务,理论上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将会提升。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将一个区块看成一整块大面包,而分片的过程就像是切面包片。原本想要吃掉这一整块面包只能一个人慢慢啃,通过将其切片,我们可以将面包片分给很多人,每人吃一片,也就是所谓的并行处理,面包被消灭的速度大大提升。
从时间线上看,分片将原有区块链中的交易或状态信息按一定规则分配到n个分片中,各个分片各自形成一条链来分别处理原始区块链中的事务,因此在理论上,分片可以将原始区块链的性能提升n倍。
通过分片将以太坊区块链「拆分」,可以将数据处理的职责分配给多个节点。这样一来,交易就可以并行而不是连续地处理。每条分片链就像新添加了一条车道,将以太坊从单车道升级为多车道的高速公路,更多车道和并行处理会带来高得多的吞吐量。
以太坊2.0的灯塔——信标链
分片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任务的分配及众多分片链之间的交互。
我们前面说了,分片就像是多条车道,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没有路标和红绿灯,多车道的交通会多么混乱。同样道理,分片也需要拥有“交通规则”来分配任务、辅助多分片之间完成交互。
不同于车道,分片链相对独立,如果分片链之间直接相互交流会大幅提升网络复杂度,不利于提高效率。因此,以太坊2.0引入信标链对分片链进行管理。
信标的英文是 Beacon,本意即信灯塔、灯标。
如果我们将以太坊2.0看成是一个处理各类货物的港口,那么信标链就是港口的灯塔,指挥、调度所有进港、出港的货轮;而分片链就是一艘艘货轮,负责实际货物的运输工作。
信标链与分片链运行遵循以下原则:
1) 信标链不直接处理用户的转账、智能合约事务;
2) 各个分片链接受信标链的指挥,负责实际处理各类交易;
3) 每个分片链通常只处理本分片内的事务,当分片链间需要交互时,需要信标链从中协调
在以太坊现网(采用PoW机制)里,矿工通过完成出块、打包交易等动作获得激励,如果矿工在挖矿时没有贡献甚至作恶,就无法得到区块奖励和交易费,白白损失电力和挖矿设备等的沉没成本。
而以太坊2.0信标链将使用PoS机制来验证分片上的数据,信标链通过惩罚(penalty)或者罚没(slash)验证者质押的ETH来保证安全性。
下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以太坊信标链的运行机制,敬请期待~